用户:
密码:
 
 
   
   
 
 
公司概况
机构设置
核心成员
 
 
     
 
 
鉴证
会计咨询
管理咨询
资产评估
税务咨询代理
工程预(结)决算编审
 
     
  目前您所在位置:首页>专业学习
会计确认基础分析
更新时间:2015-2-5   浏览次数:1058次

【摘要】:会计确认基础理论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准确、及时、有效的将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这一基本目标。本文通过对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局限性,提出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初会计确认就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会计确认在会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会计研究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数据是否应当在会计凭证、账簿中加以记录,以及怎样把账簿中的信息和其他数据转化为财务报告,都必须经过会计确认进行辨别和认定。由会计人员编制并经过外部审计人员鉴证后的报表上的项目都需要经过会计的确认,因此会计确认界定了会计记录的范围并决定了财务报表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般有两个,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度。
                         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1. 基本含义
权责发生制亦称为应收应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会计业务时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凡本期内实际发生并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其二,凡不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到或支付,亦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予以处理。
收付实现制是一种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关于收入和费用这两个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标准。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处理会计业务时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凡本期内实际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无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其二,凡本期未曾收到的收入和未曾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亦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予以处理。
因此,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手续比较简便,会计核算可以不考虑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预收收入、预付费用的存在。
2.两者的比较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对会计事项是否进行跨期处理。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时,要求按照各要素的权、责标准是否具备为前提,只有符合有关标准的事项方可确认。纯粹的收付实现制只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现金收支,所以不存在进行跨期处理的问题。
(2)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确认基础都是面向过去的,加工对象都是已经发生的或已经完成的交易和事项所产生的财务数据。权责发生制正是以面向过去的时间确认基础与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这种模式在提供历史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比收付实现制更有利于对企业提供历史会计信息。
(3)从稳健原则的角度看,收付实现制只关注现金的实际流动,这使会计主体的现金支付能力与账面利润一致,但却忽视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产生的理由,它将现金流入作为对收入的确认标准,避免虚增利润的情况,是较为稳健的,但是在费用的确认上,它只关注实际的现金流出而不考虑可能的现金流出,又是不够稳健的。权责发生制与之相反,对收入的确认不够稳健,而对费用的确认相对稳健。
                       三、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1)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2)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3)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数据失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可验证性,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过分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一些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例如: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又如,目前的会计实务对物价的变化,仍持相当谨慎性的态度。即使在会计核算时参考物价变化因素,大部分也只确认损失,而不确认持有利得,从而导致资产价值数据失真。
  (4)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人财务困境。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人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因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终决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剧的今天,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利润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提示这种情况,应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四、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理论的不断完善,收付实现制也在不断完善。由最初的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到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再到完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与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和处理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效益时以现实发生的或预期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为标准,以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
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现行市价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许多困难。由于市场复杂多变,特别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市场并不活跃,某些甚至是大多数会计要素无法通过公开活跃的市场来确认交易价格,因而企业期末或期初所持有的净资产很难计量。企业自身通过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计算得出企业利润,往往也会带有许多人为的因素,这给人为调节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说明现金流动制虽然具有保证信息及时的优点,但无法令人信服地、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价值,很难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方向
作为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回作为营业收入确认的标志,以现金的实际支出作为费用发生的标志,现金收回与现金支出之间的差额,恰好反映了经营活动的结果,即现金净流入或净流出,因此现金基础确认的损益与现金净流量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在现金流量信息日益重要的今天,有必要重新考虑收付实现制。
  1.会计目标与现金流量信息
  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在第1号概念公告②中明确地将会计目标作为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并将目标定为“向现在与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有用信息”。现金流动基础所提供的现金流动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最为相关。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性和现金流动基础必须联系在一起。
  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
  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在商业信用日益普遍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的今天其适用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被权责发生制所取代。然而,收付实现制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有很强的优势。因此,为弥补权责发生制的缺陷,二者应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目的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从而更有助于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1)合理确定赊销对象。在具体发生赊销前,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就偿付能力作出评估,科学地确定赊销对象。可规定赊销企业的信誉等级和偿债能力指标达到一定的标准时,赊销企业应在收到贷款之前确认收入,否则只能在货款实际收到后再确认收入。
  (2)运用有效的信用政策。确定适宜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测定赊销规模。扩大赊销能够实现较多的收入,但同时又会招致一定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收款费用、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等。因此,企业应权衡得失,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最为有利的赊销规模,以此来控制收款总体发生额。
  (3)使用担保手段。对资信不明或不良的客户可以考虑要求其提供担保;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中,以担保人的担保、定金担保、抵押担保、财产留置担保等形式中作出合理选择。
  (4)科学有序的收款。选定较高素质的信用管理人员,确立科学有效的收款程序,积极探索收款技巧,并建立谁办理、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度。
  (5)计提坏账准备金,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参考文献
1.王世定.我的会计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36.
2. 李玉敏.论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博弈问题[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3.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5.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廖莹

 


版权所有:广西正德会计师事务所  网络与技术支持:视点信息网